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本报记者赵乃林
6月10日,持续热展中的“继往开来国韵书香——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”再度爆火出圈,读者来看这些镇馆之宝珍贵古籍,不但“看得见”“能体验”,现在还可以“带走了”。
当日下午2时,记者来到省图一楼北侧展厅,结合古籍特展,在这里举办的油墨印刷体验活动、非遗制笔展演、非遗京剧戏服展示、传统木艺展等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活动热闹非凡。每一个展台都被围观,人们纷纷驻足留影,还排起长龙要把“古籍珍品”带回家。
怎么把“古籍珍品”带回家?记者看到,读者们都热衷于参加油墨印刷体验活动,亲手印制古籍特展中展出的孔子像,然后精心包裹带回家。油墨印刷原理就是把油墨用滚刷刷到图案上,覆上宣纸用刷子均匀地刷到纸上,轻轻揭下来,就完成了全过程。读者段先生笑盈盈地向记者展示他刚刚印完的作品,略带几分得意地说:“手工油墨印刷,还是很考验功夫的。”
“这场活动我们选取了古籍特展中《孔门七十二贤像》的孔子像和十二生肖兔为内容,读者可以在实践学习中、操作中了解历史文化,还能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,保留珍藏,向身边的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”省图古籍文献中心副主任李丹丹说。
体验现场,家长带着孩子、大中学生结伴参与活动的居多。每个人都想把“古籍珍品”带回家。中学生刘诗涵说:“古法雕版印刷还是在历史书上听老师讲的,这回亲身体验到,就觉得古人智慧真的很厉害。”小学生汪绍辰说:“我原本以为雕版印刷会很复杂,没想到它可以很简单地把文字印在纸上,而且印得很清晰,这次长见识了。”
因参与人多,工作人员决定,体验活动延迟半小时结束。在已经结束排队之后,有位浙江读者李先生在观看古籍特展后匆匆赶来,说明自己即将坐飞机离沈,希望带回家一张孔子像作为旅程纪念,工作人员又特例让他印制了孔子像,还提供了孔子及“四配”的印章折页,李先生高兴不已。
在晒圈集赞得奖展台前,最后只剩下一张拓印作品《元日》,两位女读者各自拿出手机联系自己熟悉的人帮助点赞。最后,其中一位女读者成功达到数量胜出。她兴奋地拍作品发朋友圈。那一刻,她的脸上幸福感满满。
把“古籍珍品”带回家,是让古籍再次与生活相融,有人气,也有活力。李丹丹说,孔子像完全按照馆藏《孔门七十二贤像》的原始状态进行重新雕刻翻刻下来的,有珍藏价值。古籍特展让读者看得见、能体验,这样做既让读者了解古籍常识,亲身体验传统技艺奥妙,也力求让古籍活起来、火起来,现在又让读者“可带走”,将传统和时尚完美碰撞产生不一样的艺术火花,使特展焕发着新的活力,重要的是增强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,让传统文化真正地走入读者的生活,滋养心灵。
责编:杨 旭审核:徐晓敬